客服电话:0710-5381882

分享至: 

the news最新动态
首页 > 最新动态 > 景区动态
南漳历史
发布日期:[2017-01-18]

      南漳定名于隋开皇十八年(公元598年),隋以前称思安。春秋时期境内为罗国和庐戎国。秦设伊庐县,汉设中庐、临沮,晋设中庐、上黄。自南北朝到南宋,地域时分时合,县名多次更改。南宋绍兴五年(1135年)合中庐、南漳二县为南漳县。此后,县名沿用至今。

       史载公元前11世纪初,先祖鬻熊之子熊丽率族众南渡汉水来到偏僻的睢山,即今南漳县城西北36公里处主山寨。《墨子.非攻下》载:“昔者楚熊丽始讨此睢山之间”。之后,楚人熊绎建都于荆山之下,史称“熊绎丹阳”,在今南漳县城一带。《左传.昭公十二年》载:“昔我先王熊绎,辟在荆山,筚路蓝缕,以处草莽,跋涉山林,以事天子,唯是桃弧、棘矢,以共御王事”。楚人在丹阳生息发展,成为春秋五霸、战国七雄之一。

       先秦文献记载,公元前七百多年时,荆山脚下今南漳巡检金镶坪村住着一位石匠叫卞和,他常见一凤凰鸣叫着飞入一岩洞,他反复观察凤凰入洞的方向,终于发现凤凰用衔回来的朱砂填筑的璞玉,全家协商献给朝廷。然而一、二次献宝,都被说成顽石,以欺君之罪刖去了他的双足。50多年后,楚文王即位,卞和抱璞哭于荆山之下,三天三夜,泪尽而继之以血,文王深受感动,琢璞得玉,命名为“和氏璧”,后秦始皇制为传国玉玺,卞和得玉处命名为“玉印岩”。数千年来,这一稀世珍宝演义出“蔺相如完璧归赵”等一系列扑朔迷离的华彩乐章。

       东汉末年,“古文经学派”名士司马徽为避北方战乱南迁至今南漳白马洞,在此聚众讲学,高徒中就有诸葛孔明。因司马徽号“水镜先生”,白马洞便得“水镜庄”之名。当年刘备襄阳遇险,马跃檀溪来到南漳,拜见水镜先生,司马徽荐曰:“伏龙、凤雏,二人得一可安天下”,于是,刘备三顾茅庐,历史才有了千秋“隆中对”,有了“三分天下”、“三国归晋”的宏篇巨制。

      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3100多年,文化底蕴丰富。战国永丰渠惠泽后世,秦代白起渠滋润庶民,文笔峰神采飞扬,古庙宇雄浑壮观,古寨群烽烟犹存。县内的文物俯首可拾,有1.8亿年前的“南漳湖北鳄”化石,有旧石器时代的石斧石凿,有古罗国城、楚王城、汉临沮城遗迹,有蔡侯朱之岳、双带玉砚。南漳是红色的土地、革命的的摇篮。贺龙、李先念、张廷发、马识途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,更有本土举义的共产党人李协一、张道南等血染的沙场;也有爱国名将张自忠、民主高士冯哲夫写下的千古绝唱。